标题: 淄博市生态环境局2023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计划
索引号: 11370300MB285590XA/2024-5431213 文号:
发文日期: 2024-01-05 发布机构: 淄博市生态环境局

淄博市生态环境局2023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计划

发布日期:2024-01-05
  • 字号:
  • |
  • 打印

2023年,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全市生态环境系统紧密围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这一中心任务,坚持以人为本、谋定长远、精细治理的理念,在生态环境保护各领域加压奋进、创新突破,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圆满实现全省排名退末位的目标,取得了历史性、转折性和跨越性突破。水环境质量指数排名全省第2,始终位列第一方阵。生态质量指数(EQI)由三类上升为二类,进入全省第一梯队

一、生态环境质量情况

(一)环境空气质量情况。2023年,全市良好天数219天(国控),优良率60.0%,全省第11。全市综合指数为4.81,实现退末位任务目标,改善幅度全省第2。其中,细颗粒物(PM2.541微克/立方米,改善幅度全省第2;一氧化碳(CO1.1毫克/立方米,改善幅度全省第1

(二)水环境质量情况。2023年,全市15个省控以上河流断面优良水体比例为93.3%,达标率100%。其中,7个国控断面优良水体比例为100%,达标率100%,水环境质量指数为4.6059,全省第2

、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一)坚持党建引领,全面落实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强化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打造市生态环境局党旗红 生态美、市环境污染防控中心党建+队建等一系列特色鲜明、富有成效的党建品牌。市生态环境质量控制服务中心党支部被选树为第一批百强战斗堡垒。严格落实三会一课、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会等制度,专题研究全面从严治党、意识形态、保密、法治建设、信访等重要内容。坚持党组中心组领学促学,今年以来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共开展学习12次,集体研讨交流12次。深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举办读书班4期,交流研讨4次,确定调研课题6个,制定创新举措6项,取得阶段性成效。

(二)扛牢使命责任,坚决落实上级各项部署要求。落实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反馈24项问题,整改完成12项,剩余12项问题正在积极整改推进。第二轮省环保督察反馈34项问题,整改完成30项,剩余4项问题正在积极整改推进。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专项督察反馈问题34,现已印发整改方案,启动清单化调度,已整改完成10项。

坚持靶向发力,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1.精细化实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一是加强统筹引领和制度保障。制定《淄博市2023年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方案》,谋划16大攻坚行动,实施1800余项治理项目。二是突出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深入实施新一轮四减四增,在2021—2022年度评估工作中,获评优秀等次。关停淘汰火电行业燃煤机组18台,打造5VOCs行业源头替代示范项目。三是实施重点行业深度治理,完成8家水泥企业超低排放改造,实施62家企业脱硫脱硝设施提质增效改造,完成37家企业氨逃逸设备安装联网。全力抓好臭氧污染管控,572家企业完成原辅材料源头替代,300余家企业实现高效燃烧治污设施配套。四是深化扬尘污染管控措施。建立重点施工项目驻点值守机制,压实79个露天矿山、生态修复工程、建筑、拆迁、市政工程等施工单位主体责任。五是开展专业化帮扶检查。编印二氧化硫、氮氧化物、VOCs等突出问题指导案例,指导4300余家企业开展自查自纠,激发企业环保内生动力。六是强化重污染天气应急应对。修订《淄博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完成2023—2024年度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清单编制,8500余家企业根据行业特征、排放特征、企业绩效实现减排措施差异化分级管理。七是抓好关键节点掐尖削峰。推动协商减排常态化,先后协商减排企业600余家次,全市空气指标异常高值数据明显减少。八是开展秋冬季百日攻坚行动,锚定双退目标任务,实施重点区域包保制度、重点企业驻厂等创新举措,落实12项大气污染治理任务、38条具体攻坚措施。九是持续加大移动源监管力度,开展联合路检路查,共抽检柴油货车3.7万余辆次,全市非道路移动机械环保编码4.8万余条、检测4.8万余台,1万余台机械安装定位。强化加油站油气管控,抽查加油站371家次,发现并整改问题671个,汽油年销量3000吨以上的13家加油站提前2年完成在线监控安装联网任务。

2.系统化统筹水污染治理攻坚战一是深化工业点源深度治理。实施齐鲁石化供排水厂、博汇纸业、海力化工等5个工业废水提升改造项目,现已完成齐鲁石化供排水厂、博汇纸业2个工业废水提升改造项目,通过工业治理继续做大环境容量。强化工业排污口整治监管,建立动态排查、规范整治、科学监管和全方位保障的长效管理机制,工业点源污染防治能力进一步提升。二是完善水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推进两个清零、一个提标工程,完成城市建成区97.71公里市政雨污合流管网与168个建筑小区雨污合流管网改造。淄博市利民净化水公司和桓台葛洲坝水务公司2座城生活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项目正在加快实施。三是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实施汛前河湖水质隐患排查、涉水企业专项执法检查6大专项行动,现场巡河5667.24公里,开展飞行执法、飞行监测1006次,发现整改问题329个。四是水污染治理工作成效突出。水环境治理成效经验以《山东政务信息》专报形式刊发,得到范波副省长肯定性批示,在全省转发推广马踏湖流域综合治理入选中组部《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改革发展稳定中攻坚克难案例》,获评全国首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第一名,入选党的二十大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成功承办全国首届美丽河湖美丽海湾优秀案例研讨会,向全社会展现了近年来淄博治水成效,受到各界一致好评。

3.规范化推进土壤污染治理攻坚战一是规范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管理,调整变更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287家企业名录并公开,完成69家省定企业隐患排查回头看,开展56家重点监管单位监督性监测。二是加强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准入管理,组织召开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评审会37场,评审226件次。对894个已完成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地块进行空间信息核实,有效保障出让土地环境安全。三是严格地下水环境管理,定期开展地下水国控点位常规监测,实施并完成沂源县生活垃圾处理场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推进高青化工产业园地下水污染源防渗试点项目。四是严格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74个省定任务行政村和274个市定任务行政村均已完成治理。淄川区洪山镇东省村和临淄区金岭镇金岭二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入选省级典型案例,淄川区太河镇东东峪村、临淄区辛店街道安里村、高青县常家镇蓑衣樊村入选省乡村生态振兴典型案例。五是积极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建立“1+5+N”工作推进机制,夯实无废园区、无废工厂、无废商场、无废学校、无废景区等无废细胞建设体系,广泛宣传无废理念,助力无废城市建设高质量推进。

强化源头管控,坚决守牢环境安全底线。一是扎实开展全市辐射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核查562家核技术利用单位抓好放射源转入备案和异地使用备案工作,共完成147枚新购放射源备案,323枚放射源异地使用备案,25X射线探伤机异地作业备案废旧、闲置放射源安全收贮率持续稳定达到100%二是加力推进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整治五年行动,持续抓好固体废物问题点位整改168个问题点位已完成整改160。三是高效完成全市化学物质环境信息统计调查工作,共调查企业684家,市级现场抽查企业440家,抽查率64.3%,超过省方案完成20%的要求四是扎实开展生态环境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抽查企业117家,帮扶指导重点企业116家,发现整改一般环境隐患241条,有效防范化解环境风险隐患。组织开展临淄齐鲁石化公司储运厂2023年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提升全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坚持守正创新,持续融入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一是深化环评审批放管服改革,简免未纳入名录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手续办理实施园区同类建设项目环评报告表打捆审批2023年共审批建设项目环评报告72个,审查规划环评报告5个。二是统筹污染物指标要素保障建立重大项目定期调度督导机制,保障项目快速落地2023年出具市级建设项目污染物总量确认意见69个,748个省市县重大项目已完成审批680。三是扎实做好工业企业排污许可证申领和变更,完成排污许可证新申请59家,变更724家,延续279家,重新申请390家,注销29家。四是稳步推进碳排放权交易,督促29家发电行业重点企业开展第二个碳排放权周期的清缴履约工作。五是扎实做好两高项目碳排放减量替代,挖掘15家关停淘汰转产替代源企业,完成2个新建项目减量替代。

(六)集中优势力量,持续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环保产业创新发展。一是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突破。沂源县成功创建省级生态文明强县以及第四批省级两山实践创新基地,高青县田镇街道创建第四批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区。二是EOD项目试点工作取得重大进展高青县支脉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与生态农业融合发展EOD项目顺利签约沂源县沂河沂源源头水保护区环境治理与产业开发EOD项目和淄川区孝妇河(般河)流域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项目入选国家项目库。三是生态环保产业起势发展。组织编制《淄博市生态环保产业集群建设方案(征求意见稿)》,推动建市环发产业集团。淄川经济开发区、沂源化工产业园临淄经济开发区成功创建省级生态工业园区202311月,第十二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Cs)减排与控制会议在我市成功召开

)聚焦能力建设,持续提升环境监管执法能力水平。一是组织开展生态环境执法技能比武活动,提规范执法能力推进行刑衔接行刑同步进阶,查办12起涉危废在线弄虚作假违法犯罪案件,执法监管效能持续提升。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支队勇夺生态环境部第七轮次、第十轮次空气质量改善监督帮扶第一名、第二名被省生态环境厅评为2022年执法大练兵表现突出集体并荣立集体三等功。二是深入推进全市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全市共办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82件,入库金额97.78525万元。三是高质量完成在线监测数据审核,完善线索问题闭环处置机制,及时推送小时数据超标、智能用电报警、空气站高值数据等预警信息四是推进VOCs治理监控网络建设,完成1122TVOC自动监测设备安装,构建淄博市环境空气VOCs监测平台,交办处理工业点源TVOC报警问题线索1800余条。五是突出监测装备技防优势,走航监测25千余公里,出动无人机300余架次,发现并妥善处置各类污染线索问题900余个。

)深化机构改革,加强环保铁军队伍建设。配合省厅、市委组织部完成4轮次、42人次干部调整和职级晋升工作。多渠道引进人才,2023年系统内新进19人,其中公务员3人、参公人员8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8人。积极搭建培养锻炼平台,组织开展提效争先大比武活动,建立优秀年轻干部库。系统内12名同志被省生态环境厅评为省生态环境系统“铁军先锋”

)树牢宗旨意识,不断强化政务公开、环境宣传和舆情处置应对。一是推进完善政务信息公开平台建设,主动发布各类政府信息358条,办结政府信息公开申请19件。召开全局系统保密专题培训班取得良好成效。二是强化环境宣传,在人民网、淄博日报等各类传统主流媒体共刊发新闻稿件442篇,利用淄博环境网站、政务微博微信发布各类信息1.7万余条,组织制作专题宣传片21部。淄博环境政务微博在市政务微博排名前三。市生态环境局被中国环境报、中国环境监察杂志评为环境宣传工作先进单位。全员环保实践中心创新机制行动实践案例荣获2023年山东省十佳公众参与案例。三是坚持群众满意导向,办理12345、来电、来信、来访等渠道环境信访事项275件,化解信访积案10件,推进信访工作由程序性办结实质性化解转变。

、存在问题

(一)大气污染防治方面。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排名虽然暂时退出全省末位,但改善成效还不稳固,在全国168重点城市中排名依然相对靠后。SO2NOx排放强度高和臭氧污染高值频繁等问题依旧是我市关键短板。窑炉类企业数量多污染物排放基数大移动源排放加剧污染物积累等因素,是未来长期制约我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的主要原因。

(二)水环境治理方面。水污染治理基础设施仍有短板,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作尚未全部完成。常态化补水措施不够完善,部分河湖缺乏客水补充,水体自净能力、生态修复能力相对较差。

(三)土壤污染防治方面。我市污染地块治理修复进展缓慢,部分地块污染成因复杂,现有治理修复技术不成熟,且修复资金需求大,责任主体修复积极性不高,项目用地需求与土壤修复周期之间存在矛盾。

(四)固体废物环境监管方面。全市化工、医药企业多,危险废物产量大、种类多、分布广,全过程监管体系尚不健全,存在发生危险废物非法转移倾倒的风险。

(五)建设项目要素保障方面。从市、区两级建设项目污染物指标总量库情况看,氮氧化物指标明显不足,个别区县总量指标归零,后期重大项目要素保障上存在一定困难。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全市生态环境系统将继续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伟大旗帜,自觉投身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伟大实践。以前瞻锚定长远,以创新谋求突破,以实干再立新功,紧密围绕美丽山东建设,全市“3510”发展目标和强富美优城市愿景阶段性任务目标,高标准、高质量坚决落实上级决策部署要求。突出全产业进阶突破、全流域稳定达标、全过程安全可控,统筹谋划好煤电等重点企业深度治理、传统产业集群整治、工业园区污水治理、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历史遗留固废问题整治等重点工程项目,强化执法监测大数据应用,提升信息化执法手段,推动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更大成效,谱写美丽淄博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