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2023年全市环境统计年度报告
索引号: 11370300MB285590XA/2024-5456824 文号:
发文日期: 2024-05-01 发布机构: 淄博市生态环境局

2023年全市环境统计年度报告

发布日期:2024-05-01
  • 字号:
  • |
  • 打印

2023,在市委坚强领导市人大有力监督支持下,全市各级各部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紧围绕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这一主线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聚力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各方面实现了新突破。

一、重点任务完成情况

)环境质量目标完成情况

2023年,全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4.81历史性退出全省末位良好天数219天,优良率60%多项指标改善率位居全省前列,其中,PM2.5(细颗粒物)改善幅度全省第2,是2020年以来全省唯一连续改善的城市。水环境质量指数全省第27国控河流断面优良水体比例和达标率均为100%继续保持全省领先水平。

)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绿色低碳发展体系不断优化深入推动煤炭消费压减新能源递增行动,规上工业煤耗同比减少11.02万吨,新增光伏容量116.69万千瓦。加快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完成34家企业炉窑数字化改造,平均天然气使用量降低8%四强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54.1%。完善绿色制造体系建设,新增47家绿色工厂7家绿色工业园区

污染防治攻坚扎实有力。谋划实施16个专项行动、1848项治理任务,建立通报调度督办、区域包保、驻厂帮扶政企协商等机制600余家次重点企业开展常态化协商减排,深挖减排潜力。落实流域横向补偿机制,2023年获得外地市流域横向生态补偿资金1885.5万元。实施博汇纸业等5个工业废水提升改造项目完成建成区97.7公里市政雨污合流管网168个小区雨污合流管网改造。全国首届美丽河湖美丽海湾优秀案例研讨会在我市召开,全面展示近年来淄博治水成效。完成894个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地块空间信息核实。严格落实轻微环境违法不罚、轻罚制度,创新完善执法帮扶机制,组建大气专业执法帮扶组,指导4300余家企业开展自查自纠,帮扶整改问题1026个。加大对上政策争取,利用中央和省污染防治资金18329万元,谋划实施42个项目,进一步提升了污染治理质效。

服务高质量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大力实施园区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联动、打捆审批,统筹生态环保要素,力保障重大项目落地。科学应对重污染天气,鼓励帮扶企业开展绩效评级45家企业评为AB或引领性企业。将涉民生、大宗外贸等154家企业纳入白名单管理,1400余家小微涉气企业最大限度保障重污染期间运行。落实重污染天气应急一事一议2023先后204次企业(项目)施行一事一议豁免,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统筹

四是生态保护本底逐步夯实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抓严抓实督察反馈问题整改,第二轮中央和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的58问题已完成整改42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专项督察反馈34个问题已完成整改10。加力推进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整治五年行动,168固废问题点位已完成整改160个。加快推进黄河百里长廊绿化提升,实施1200亩黄河河道淤背面绿化改造,完成荒山绿化1.5万亩,完成16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机制稳步推进。沂源县成功创建省级生态文明强县第四批省级“两山”实践创新基地,高青县田镇街道创建第四批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区。

二、主要问题

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路径方法针对性不强。长期以来,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重心主要置于减污方面,随着近年来国家“双碳”战略的推进,目前我们在有效统筹衔接减污与降碳关系上仍在进行摸索,办法还不够精准、高效。尤其是在结构转调方面,污染物排放与碳排放等基础数据粘合度、关联度不高,综合分析运用能力不强,措施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待提升。

(二)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基础不牢固。虽然我市去年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全省排名实现历史性突破,但仅比最后一名0.01,在全国168重点城市排名靠后的局面未得到根本性扭转,向上向好持续突破的基础比较脆弱。水环境质量虽然位列全前列,但有些区域水污染治理基础设施不配套生态补水机制不完善等问题逐渐显现水环境质量指数排名有下降的风险

(三)精准治污能力仍有短板。目前,我市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已基本建立,但各类监测数据间耦合度不高,在数据集成和精准溯源分析上还需进一步整合提升。同时,对卫星遥感、量子技术、数据链等新技术手段的推广应用还不全面,科技治污能力水平仍待提升。

环境安全风险压力较大我市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数量居全省首位,关停腾退化工、焦化等高风险企业用地较多,因个别地块污染成因复杂,现有治理修复技术不成熟、修复资金需求大等因素,项目用地需求与土壤修复周期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固废问题点位整治上也存在同样问题,特别是个别点位溯源困难,主体灭失,导致工作推进被动局面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2024年全市环境保护主要目标

环境空气质量方面,进一步巩固退末位成效,全力退出168城市后20水环境质量方面,水环境质量指数保持全省前列;土壤污染防治方面,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达到100%

主要措施

一是突出结构转调,加快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体系建设谋划实施好第三轮四减四增行动,持续压减煤炭消费量,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力争四强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55%新增市级以上绿色工厂25优化提升交通运输结构,创新集约配送方式,加快新能源车辆推广应用,全力破解结构性污染。

二是强化要素保障,提升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水平。围绕齐鲁石化鲁油鲁炼、天辰己二腈二期等530个省市重大项目,坚持一事一策做好项目环评审批全链条管家式服务建立更加科学的污染物总量指标保障体系抢抓发展机遇,大力开展环保管家”“环境医院EOD项目试点,指导3个园区创建省级生态工业园区,重点培育龙头骨干企业,推动环保产业持续发展壮大。

三是聚焦协同增效,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聚焦工业治理品质提升、臭氧污染精准管控等重点领域,策划实施18个专项行动,以涉储罐企业为重点,科学开展VOCs治理提升,强化LDAR抽测与治理质效评估。深入抓好工业园区污水治理,提污水处理厂+湿地治理效,加快实施孝妇河淄博段入河排口规范化建设项目,推动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继续严格建设用地准入管理,加快推进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启动重点园区地下水详查地下水污染源防渗试点建设,全面完成省定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和农村环境整治重点任务。加严危险废物分级分类监管制度,强化环境安全隐患排查和风险防范,坚决守牢环境安全底线。

四是坚持生态优先,持续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认真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制定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落实方案,科学划定生态环境管控单元,切实做好与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的衔接。编制美丽淄博建设方案,加强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和自然保护地监督,提升生态文明示范创建成效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基础,持续完善生态环境保护责任链稳步推进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加快荒山绿化进程。突出抓好各级各类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加快解决历史遗留环境问题,为绿色高质量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生态本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