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台马踏湖湿地修复 重现鸟儿乐园 | |||
|
|||
马踏湖位于桓台县东北部,方圆96平方公里,相传是齐桓公会盟诸侯时马踏而成。近年来,桓台县把马踏湖定位为限制开发的生态保护区,提出要加强生态修复、环境保护,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生态产业,逐步建成为区域性的重要生态功能区。2016年,马踏湖生态修复工程通过验收,成为淄博市首家国家级湿地公园。 与此同时,桓台县还通过建设“三横五纵两湖六湿地”生态功能系统,逐步形成一张覆盖全县的地下水补源网络,从而实现“流畅、水清、岸绿、宜居、繁荣”的生态修复目标,让碧水蓝天释放出生态红利。
修复湿地 重现鸟儿乐园 历史上,马踏湖水域辽阔,物产丰饶,曾经是鸟类的天堂。桓台县起凤镇鱼龙村村民巩本忠从小在马踏湖边长大,最大的爱好就是拿着相机到湖边拍鸟。“过去湖里鸟很多,像那种大尾鹰喜欢在芦苇上用草做窝,小时候只要到苇子里去,每次都能找到三五个窝。不过那时候不知道保护它们,拿个鸟蛋就回去煮煮吃了。” 据巩本忠介绍,从上世纪50年代起,生产队先是在湖里种藕养鸭,后又大面积围湖造田,使得马踏湖面积减少了近八成。80年代起,大量的工业及生活污水顺着上游河道排入湖中,飞鸟一度销声匿迹。 2009年,马踏湖划入山东省小清河流域综合整治范畴,并被列入全国良好湖泊试点。借此契机,桓台县邀请山东大学、青岛理工大学、山东省环科院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在河流入湖口、重要点源排放口、支流入干流口和污水处理厂末端等地方因地制宜规划建设人工湿地,并通过实施马踏湖湿地生态修复蓄水、自然保护区湿地恢复、近自然人工湿地、矿山复绿等项目,对马踏湖流域进行综合治理,提高湖区防洪蓄水、补给水源、净化水质的能力。 此外,桓台县还通过实施马踏湖湿地鸟类救护、基础设施提升改造等项目,建设生态滞留塘、水文水质监测站、野生动植物监测样带、动植物管理信息库、监测信息档案,对野生动植物及湿地资源状况进行动态管理,湖区内的生态系统和动植物栖息环境得到有效保护,野生动植物的种类和数量明显增多。 “现在湖里的鸟儿多了,春天有凤头麦鸡,夏天有白鹭、苍鹭,深秋时节有白骨顶、黑水鸡、夜鹭,到了冬天连号称‘鸟中大熊猫’的震旦鸦雀也来这里越冬。”马踏湖重新成为鸟儿的乐园,巩本忠也因此找回自己拍鸟儿的乐趣。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