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淄河,被称为淄博的母亲河。
在这条河的上游,有一个生态宜人、景色秀丽的山区镇,这就是有着山东省有机农业第一镇美称的博山镇。
近年来,博山区博山镇立足得天独厚的“山水林田”自然资源,以发展品牌高效农业为产业基础,突出生态旅游特色优势,发展惠及民生,探索出一条适合本镇实际的富民强镇之路。
富硒农业,拓宽百姓致富路
9月8日一大早,天刚蒙蒙亮,博山区摄影协会的摄影家们就携带“长枪短炮”,组团来到了南博山西村孟家台“妈妈米农业有限公司”的富硒谷子基地开展采风活动。
这天是开镰的好日子!放眼望去,一穗穗的谷子沉甸甸地压弯了枝头。葱绿中的一抹抹金黄耀亮了人们的眼睛,处处呈现出一派迷人的丰收美景。
近年来,博山镇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立足发展生态农业、高效农业、富硒农业,通过成立农业公司,组建农业合作社,累计流转土地3.5万亩,坚持不懈地抓好农业结构调整。“博山韭菜”、“博山草莓”、“博山山楂”、“博山蓝莓”等四个农产品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初步构建起以“两莓(草莓、蓝莓)一草(薰衣草)四有机(蔬菜、林果、中药材、杂粮)”为代表的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格局。实施“元宝枫种植专业镇”和“黄桃种植专业镇”建设,全镇元宝枫种植面积达到5000余亩,黄桃种植面积达到4000余亩。与此同时,该镇猕猴桃种植面积也迅速扩大,目前已达5000余亩。
经过几年的探索实践,博山镇逐步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经营模式,引进农业发展公司40余家,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85家,形成了特色农产品产业基地,“一村(多村)一品”、“一镇一业”的规模效应日益显现。
眼下,博山镇以高效农业发展为引领,全力促进全镇农民增收,推动产业融合,延长产业链条,让富硒生态农业发展大放异彩,惠及广大群众。
生态旅游,引得八方宾客来
眼下,正值秋高气爽、瓜果飘香的好时节。连日来,到博山镇上瓦泉999开心果园采摘苹果、葡萄的游客络绎不绝,人们在欣赏着大自然美景的同时,感受着丰收的喜悦。
在发展整建制有机农业的基础上,博山镇倚山就势,借势造景,“不挖山头、不填水域、不砍树木”,加强山体、水系、森林的保护,尤其在规划的概念设计与基础建设上做足“山、水”文章。通过挖掘“淄河源、博山根”文化元素,让来到这里的游客踏青山,摘鲜果,寻根源。
近年来,博山镇围绕“博山、淄水、农园、生态”四大特色资源,打造“全域AAAA、景镇一体化发展的山水田园自驾旅游小镇”的整体规划目标,成功探索出了一条“全域旅游、全业旅游、全时旅游、全员旅游”的“四全模式”。
关于“四全模式”,博山镇负责人向记者作了详细介绍。全域旅游,就是全镇境内都作为景区来规划、打造和发展。树立“全镇一盘棋”的观念,全镇的镇村布点、产业发展、种植结构、市政设施、环境打造等方面都要服务于、服从于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
全业旅游,就是一二三产业都可以发展为旅游产品,凡是可以促进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种植、加工、服务业都要做大做强,努力打造为工业、农业旅游示范点,让市民参观、体验。
全时旅游,就是要通过全力打造,达到一年四季、白天晚上都要有旅游项目的效果,让市民任何时段来到博山镇都能玩得尽兴。一年四季,博山镇已初步形成了春季登山踏青游、夏季蓝莓采摘度假游和薰衣草赏花游、秋季林果采摘游和冬季有机草莓采摘体验游的生态旅游发展格局,让游客深刻感受到博山镇一年四季季季如新。
全员旅游,就是要教育和发动全镇各行各业的居民,人人都参与到乡村旅游产业中来,不断提高文明素养。同时,要将博山镇的乡村旅游发展成为人人参与、人人受益的旅游,让全员感受乡村旅游带来的红利。
按照这种发展路径,博山镇大力推进品牌高效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在发展好生态高效农业的基础上,建立了上瓦泉鑫洼农业采摘园、山东天佛山生态庄园、山东颜春果酒产业园、朱南杏山新庐旅游度假村等一批精品旅游景区。
目前,博山镇已拥有杏花山、天佛山、五仙胜境等3处市级森林公园,一个依山傍水、景城相融、绿水环抱的魅力博山镇日益形成。预计,今年全镇可吸引游客50万余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500万元。
民生事业,实干惠民促和谐
近年来,博山镇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战略位置,以“让山区孩子享受到城里一样的教育”为目标,实施教育整体推进。
博山镇现有4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小学和2所公办幼儿园,在校学生1500余人,教职工210余人。自2012年以来,通过企业垫资、PPP筹资等方式,累计投入资金6200万元,开工建设5处学校、1处公办幼儿园,总建筑面积14500平方米,同时在5所学校建设了现代化的塑胶跑道、篮球场、排球场,总面积达35000平方米,给孩子们创造了高档舒适的课余活动场所。目前,金晶学校、北博山学校、下庄学校、朱家庄小学、镇中心幼儿园、广电希望学校等教育工程已相继投入使用,南博山幼儿园将于今年10月份开园;通过改善教学条件,软、硬件设施的配套,为“创建名校,造就名师,培养优秀人才”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推进现代化教育打下了坚实基础。
“以前农村的厕所是蚊蝇乱飞、臭气熏天,没想到现在我们用的厕所和城里的卫生间没啥两样,既干净又方便,镇上还组织人员给我们免费抽厕,真是服务到家。”在博山镇采访,朱南村一位年近七旬的村民高兴地说。
臭气熏天、蛆蝇成群、无从落脚是对原始农村旱厕的真实写照。为加快推进全镇农村旱厕改造顺利开展,改善农村群众的卫生状况,博山镇把农村旱厕改造作为一项“民心工程“来抓。对于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改厕费用不仅全部由财政承担,而且享受免费抽厕,确保不增加弱势群体负担。
今年以来,该镇积极创建美丽乡村,坚持做好卫生环境治理、乡村绿化、美化、亮化、道路硬化等各项工作,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环境,实现基础设施建设、村容村貌整改提升、文体活动广场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机结合,创造出一幅美丽乡村建设图景的“山村模板”。
如今,行走在博山镇的山山岭岭、村村落落之间,您会发现,生态路网四通八达,贯通村庄、果园和景区;村村都有的文化大院宽敞整洁,好戏不断;新建的校园设施高档齐全,书声琅琅;清新亮丽的塑胶跑道上,孩子们嬉戏赛跑,不输城里;敬老院里,老人们幸福安详、老有所养……
淄河源头,田园小镇谱新篇
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博山镇群山环绕,依山傍水,充分利用优越的生态资源,发展富硒农业和农旅融合产业,是造福当地百姓的必经之路。
博山镇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经过充分的研究论证,提出了“淄河源田园养生小镇(一镇)、富硒农业研究院(一院)、农旅融合产业(一业)”的“一镇、一院、一业”的发展目标。
“一镇”淄河源田园养生小镇:博山镇地处淄河源头,自然环境优越,泉水中富含氡,有多种野生中药材,以富硒农产品为主要发展方向,完全具备打造田园养生小镇的优势条件。
“一院”富硒农业研究院:与中科院洽谈合作,在博山镇建立富硒农业研究院,作为富硒农产品开发推广的技术支撑。
“一业”农旅融合产业:通过富硒农产品的种植推广,与当地旅游资源相融合,使博山镇具有发展农旅融合产业的巨大潜力。
富硒农业研究院落地博山将为发展富硒农产品提供技术支撑;富硒农产品的推广种植是发展农旅融合产业的内生动力;富硒农产品、氡泉水等的保护性开发以及农旅融合产业的发展是实现淄河源田园养生小镇目标的根本保障。
站在新起点,谋求新发展。博山镇党委书记孙雪红表示,今后全镇上下将牢牢把握区委区政府确立的“一个目标、三个聚力”的工作要求,一如既往地立足生态优势,致力绿色崛起,以与世界对话的勇气,凝神聚力、振奋精神,撸起袖子加油干,聚力打造出一幅美丽乡村建设图景的“博山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