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报道
铁拳治污倒逼企业转型升级 淄博环境质量显著改善同时,经济发展不降反升持续向好
发布日期:2017-05-05 08:43:48
浏览次数:
字体:
[
大
中
小
]
“四宝山上红旗飘,猪笼河里闪金光”,四宝山位于淄博市中心城区东部,过去,在其10余公里范围内就集聚着二十余家水泥厂、化工厂,严重污染着附近河流,刺鼻的臭味和遮天蔽日的扬尘让周边百姓苦不堪言。
位于四宝山的新华医药,原先一年近千吨二氯甲烷全部都排放空中。2015年列入淄博市环保“点刹”范围后,企业投入200万元加装碳吸附装置,减少排放的同时,回收的溶剂还能循环使用。“当时整改不到位就要关停,没想到整改后不仅异味问题解决了,每年回收七八百吨二氯甲烷,一年的价值就在200万元以上。”新华医药布洛芬车间技术主任寇祖星介绍。
作为江北瓷都,淄博建陶行业产能一度超过10亿平方米,但普遍存在规模小、环保设备差等问题,污染排放十分突出。淄博市环保局局长于照春介绍,淄博以环保为抓手,倒逼企业关停并转,去年一年就将建陶产能精简至约3亿平方米。除了建陶行业,淄博还对全市火电、砖瓦等九个重点领域开展专项整治,对未达到治理标准的企业一律实施关停。
对于传统的老工业城市淄博而言,环保倒逼企业转型升级,刑责治污制度功不可没。2014年,淄博在省内率先实行刑责治污,仅去年就侦办环境领域刑事案件108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73人,对1043起环境违法行为实施行政处罚,罚款金额1.79亿元。“企业环保违法不仅要被‘罚票子’,更面临‘蹲号子’的巨大压力,所以也倒逼不少企业主动到环保局申请脱硫脱硝设备技改。”淄博市公安局直属分局局长韦国华说。
为了突破环境难题,淄博市提出“治乱必用重典,治污必出铁拳”,开始“下狠心、出狠招、使狠劲”。部分基层干部坦言,此前也一度担心治污与发展会是一对矛盾体,甚至会有阵痛,但现在来看对高污染的行业和企业进行关停压缩,反而为优秀企业留出了市场空间,避免劣币驱逐良币的问题,起到了很好的正向激励作用。
“那些不达标排放的企业被关停,减少了不公平竞争,也净化了市场环境,仅去年公司盈利就上升了30%。”蓝帆医疗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文静说。
同时,为推动生态淄博建设,压实责任,淄博市委、市政府实行党政同责、市领导带队环保夜查、跨级监督提级调查、政府企业环保双罚等一系列体系机制,仅2016年就对21名领导干部进行了问责。
“调度会现场播放督察部门和媒体暗访视频,将环保问题直接摆在台面上。”张店区委书记孙来斌说,自2015年以来,生态淄博建设坚持“一月一调度、一月一排名、一月一通报”。市委书记调度环保,市长调度绿动力工程,排名当月第一的区县委书记作典型发言,最后一名作表态发言,“并非走过场、‘挠痒痒’,压力特别大,干得慢一点就要落在后边。”
近两年来,淄博强化问责,狠准施策,两年完成3000多项环境治理任务,去年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改善幅度位居山东省第一,两年“蓝繁”天数增加90日。在环境质量显著改善的同时,淄博的经济发展不降反升,持续向好,相较2014年,今年淄博市第一季度GDP增速提高2.3%,达到8.3%。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