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环保设备、进行技术创新、转型谋求发展……曾经风风光光的传统企业,都在日益严峻的环保形势下努力寻找出路。环保世纪行3天时间,记者走访近10家企业,感受到了其间的热望、努力与沉重的现实
离新环保法撩开帷幕还有大半年时间,面对越来越严格的环保标准,淄博燃煤污染企业都在抓紧升级改造,博山区的白杨河电厂投资1.8亿,一次性的对脱硫、脱销、电除尘进行升级改造,周村区的王村镇集中煤气站也如火如荼的建设中。而远在沂源县,曾经污染的鲁山水泥厂摇身一变,成为生产太阳能电池组件的清洁能源的公司……
环保大投入 才能大发展
在同行企业相继倒在环保不达标的路上时,金城柯瑞化学有限公司站稳了脚跟。企业将这一切归功于环保的投入。
这是一家主要以生产头孢菌素三四代产品的中间体和特色原料药为主的企业,坐落在高新区的生物医药产业园区。走在厂区里,很难闻到企业生产时产生的异味,2007年成立之初,企业就定下了“环保立企”的决心,相继投入6000万元以上的资金建设了数十套环保设备,每年投入用于污水处理、气味治理、固废处置等环保运行费用超过2000万元。
在企业看来,环保投资绝对是值得的。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企业从5000万的投入中拿出3000万治理污染,还能赚2000万,但如果在环保上一分钱也不投入,连500万也赚不到。”这种舍小利、赢大利的方式给企业带来了回报,如今山东省只剩下金城柯瑞一家生产头孢菌素的企业,企业生产的产品95%用来出口,占到国际市场份额的80%。
同样尝到环保投入甜头的还有鲁中耐火材料有限公司,这家曾经用煤炭烧窑炉生产镁铬砖的企业,如今告别了污染,不仅窑炉使用天然气,而且通过技术创新,生产的环保节能产品镁铁铝尖晶砖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结束了我国在水泥回转窑烧成带材料无铬化方面落后欧美近二十年的历史,也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二个掌握Hercynite合成的国家。
在鲁中耐火材料的新厂房里,闻不到一丝煤烟气味。在厂房上,有一个像烟囱的装置引起了记者们的注意。总经理封吉圣告诉记者,企业现在排放的烟尘已经达标,但是企业为了彻底除去微尘,自行建设了一个水淋除尘的设备,在排放上起到了双保险。
鲁中耐火材料是淄博第一个使用天然气的民营企业,新厂区每天要用1万方的天然气,这大大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但是在封吉圣看来,投入的资金是加大了,但是社会效益却是明显的。“市场最终是依靠产品说话,好的环保投入才能带来好的经济效益。”封吉圣说。
传统企业绿色突围
并不是所有的耐火材料企业都能用上天然气,这在周村区王村镇表现的尤为明显。这里有大大小小的耐火材料企业62家,另外需要热能的企业还有40余家。由于天然气价格偏高,冬季供应量不足,企业都分散使用煤气发生炉制气,这导致了煤炭利用率低和二氧化硫排放高的问题,由于耐火材料和炭素制品产业是王村镇的传统和支柱产业,如何突围这种现状成了王村镇必须解决的难题。
重压之下,王村镇决定投资2.6亿元,建设2个大型煤气站,集中生产清洁煤气,通过管道输送到各耐火材料企业。记者来到王村镇时,看到煤气站工地上已经一片忙碌景象,煤气站项目总经理申辰宇告诉记者,两个大型煤气站将分别在今年7月底和明年3月初实现工期。据介绍,通过这种集中制气,可以将煤炭转化率从65%提高到85%以上,同时淘汰部分高耗能的落后产能,年可减少原煤消耗16.1万吨。更值得一提的是,通过集中供煤气,可以统一脱硫,申辰宇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各企业分散脱硫,需要投资90-100万元购买设备,同时设备的运行及维护费用每年约40万元。集中煤气站统一脱硫,可以给企业节约设备购置费约6000万元和运行维护费2400万元。而且这种集中方式,脱硫率可以达到95%以上。这将从根本上彻底解决王村地区燃煤带来的二氧化硫污染问题。
投资过亿进行治理的还有白杨河电厂。2009年,为了达到环保治理标准,白杨河电厂投入了4.3亿元,上了所有的环保设备。时隔5年,白杨河电厂再次投入1.8亿元,对脱销、脱硫、电除尘进行“一步到位”的环保技术改造。
项目负责人刘新楠告诉记者,在六号机组检修中完成增加湿式除尘器技改任务,计划今年6月底投运。七号机组技改将在今年下半年检修中实施。其中仅湿式除尘一项就达7000万元,届时脱硫效率将达到99.4%以上,除雾效果将在现有基础上再有效去除90%以上。而这项技术改造完毕,二氧化硫的排放将降低到35mg/m3以下,脱销降低到50mg/m3以下,“我们这项燃气超低排放技术,在全国都是最先进的,2020年实行的标准,我们提前6年达到了。”刘新楠说。
环保倒逼 企业背水一战
由于能源环境的“倒逼”,许多高耗能、高污染企业的发展举步维艰。其中,鑫港燃气由于炼焦炉废气无组织排放和偷排偷放高浓度废水,而在4月份被限产60%。
“企业年年亏损,但环保设施还必须要上。如果环保跟不上脚步,真的担心会被停产。”董事长陈成刚说。今年以来,企业从生产工艺、扬尘、烟尘、熄焦、煤气净化、异味以及污水处理上相继投入上千万进行治理。“鑫港燃气想继续生存下去,必须进行升级改造和技术创新了。企业现在是奋力一搏了。”陈成刚告诉记者。
高耗能高污染让许多企业面临困境,很多的中小企业开始不断尝试,启动转型。在政府的支持下,成功转型的企业显得更加充满信心与希望。
其中,沂源县的鲁山水泥厂就化污染为清洁能源,脱胎换骨成了一家生产太阳能电池组件的高新技术企业。企业更名为光科太阳能有限公司,在悦庄民营工业园重新起步,目前已经在沂源县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中担当了主角。
在生产车间里,全自动封装线全部采用上市公司的标准,并在此基础上加以创新,使整个生产线自动化、标准化、规范化程度非常高。在太阳能光伏系统展示区里,有着太阳能水泵、太阳能公交站台、一堵BIPV组件制作的遮雨棚,以及太阳出租车亭和执法岗亭,这些高科技产品是企业的主攻方向。企业负责人表示,这种太阳能光伏产品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告别了过去的高耗能高污染,企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更广阔的空间。
重压之下必有勇夫。为了改善环境,高新区今年不再新上化工项目,淄川区决心铁腕治污,博山区推进深度治理,沂源县努力退城进园……各区县为了促进淄博空气和水环境好转,都在想着各种办法。
在今年的生态淄博会议上,市长徐景颜说:“对我们这样一个资源型老工业城市来讲,尤其要把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作为加快转型升级、推动科学发展的重中之重,作为改善民生、促进和谐的关键之举,摆到更加突出、更加紧要的战略位置上,以壮士断腕、刮骨疗毒的勇气,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坚决抓好各项工作任务落实,确保交出一份生态淄博建设的合格答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