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多区县环保网格化监管形成“特色”模式

发布日期:2019-07-05 16:22:19 浏览次数: 字体:[ ]

  2018年,淄川区良好天数和综合指数两大指标历史上首次超过全市平均水平,生态淄博建设和环境空气质量年度考核双双位列全市第一。今年5月份,其大气环境质量和水环境质量考核双双列全市第一。作为一个辖区内有近5000家企业的老工矿区,能取得如此“战果”,让人惊叹!6月25日,淄博环保世纪行2019年集中采访活动拉开序幕,第一站就来到了淄川区,探寻其环境治理成效显著背后的秘密。

  现代科技成监管最大武器

  依托资源起步的经济体系,给淄川区带来了结构性污染重、产业布局分散、资源能源消耗大、生态环境欠账多的问题。作为老工矿区,这里环境形势严峻,是全市乃至全省环境监管治理的艰困区域。生态环境部门存在人员缺乏、基层监管力量薄弱、监管手段单一等问题,一直是影响淄川实施环境监管的短板。

  “这个地方实时报警及网格报警都持续一段时间,PM2.5、PM10、SO2多参数超标。”6月25日上午,当世纪行采访团走进淄川区环境监控中心后,淄川区城市大气质量智慧管控系统工作人员现场介绍了该平台运行机制——当某个网格内出现污染情况后,监察大队会联合镇办及网格员共同讨论近一段时间网格内污染情况,并现场对污染情况进行寻找及确认,找到持续污染源后监察大队会责令其整改,并针对不同污染源给出针对性的整改意见。这时,大家才真正明白他们实施环境监管的最大武器,就是现代化科学技术。

  324个小网格打通“最后500米”

  耗资600余万元,历时2个月建设,淄川区城市大气质量智慧管控系统是淄川区针对当前空气质量污染防治特点及需求,在充分借鉴生态环境部热点网格监管经验及技术规范基础上建设的。通过淄川区气象站及凤凰山站点周边9个热点网格内布署31台六参数设备、2台移动设备,从而能够覆盖淄川区建成区及周边区域324个小网格。

  该项目利用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创新技术,进一步融合卫星遥感、高密度监测设备气象、工业生产、互联网等跨行业大数据资源,对热点网格污染物浓度进行实时汇总跟踪,将报警区域从3千米*3千米的大网格精确到了500米*500米的小网格。从而为淄川区提供大气污染热点网格智能监管服务,建立数字化、客观网格大数据分析、决策、管理、防控平台,标本兼治,切实解决环境治理的“最后500米”问题。

  今年4月1日试运行至今,发现环境问题646起,其中实时报警环境问题388起,网格报警环境问题258起。发现及处理环境违法问题400余起,现场巡查及反馈600余次。

  网格化监管体系更健全

  早在2012年10月,淄川区环境监控中心的建设和运行,就成为了全市首家按照一级标准建设的区县级在线监控平台,通过采用数据、视频传输的三位立体现代监管方式,丰富和完善了全区环境执法管理手段,开始实现对重点污染源企业由过去人工监管向数字化、科技化和高效化管理的转变。近年来,淄川区持续加强科技创新,深化推进“两网三系统”智慧环保建设,建成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网、空气自动监测网、机动车尾气监控系统、城市大气质量智慧管控系统和重点流域自动监控系统,初步建成覆盖全区13个镇办、173家重点污染点源、3条河流(水库)、324个热点网格的数字监控网络,构筑起了全域全时的环保监控监测体系,健全完善网格化监管体系。

  与此同时,淄川区成立13个区级巡查督查组下沉到镇办,“一对一”驻点督政查企,对各类环保问题,做到即查即改、限期督办。建成“区、镇、片、村”四级环保网格,配备专职环保网格员730人,真正以科技创新、管理创新补齐生态环境监管短板。

  高素质网格员坚实网格监管

  为了全面提升网格化监管体系建设水平,区县生态环境部门也是各显神通。6月26日世纪行采访团一行赶赴周村,从淄博市生态环境局周村分局了解到,他们是从网格员这支专职队伍上下力气,为推进全区网格化环境监管长效发展提供坚实的人员力量基础。

  据了解,按照“人员明确、职责明确、薪酬明确、考核明确、奖惩明确”的标准要求,周村区建立专职网格员工作机制,全区统一招聘配备了100名40周岁以下、大专以上学历专职环境监管网格员,统一制定全区网格员管理制度和绩效考核办法,统一建立网格员创先评优和淘汰退出等奖惩措施,统一组织开展网格员业务学习培训,规范了网格员工作程序、激发了网格员工作斗志、提升了网格员能力素质。

  27日在桓台县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该县则积极推行镇(街道)环保专职网格员轮岗交流工作,根据各镇(街道)环境监管网格污染源实际,全部完成网格员轮岗交流工作,保证了网格监管工作公平公正。通过各方不断努力,桓台在全县建立了“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全面覆盖、责任到人”的网格化监管体系,形成了“各级政府组织实施、环保部门统一协调、相关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环境监管格局。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